這是西藏當雄縣納木湖鄉達布村的冬季放牧點(11月10日攝,無人機照片)。新華社發(丁增尼達 攝)
西藏自治區當雄縣地處念青唐古拉山南麓,平均海拔約4200米。因其地勢平坦寬闊,夏季水草豐美,故名“當雄”,藏語意為“精心挑選的牧場”。
今年33歲的云丹是當雄縣納木湖鄉達布村的村民。在他位于“天湖”納木錯附近的家里,有著百余頭牦牛和兩百多只羊。
牧人隨季節遷徙,逐水草而居。每年9月,云丹和其他牧民一起,從納木錯南岸向北遷徙到海拔較低的冬季牧場,次年3月再返回至湖邊的夏季牧場。
在云丹的冬季放牧點,磚石建造的安居房和活動板房取代了牦牛毛編制的帳篷,大網電和大口井也讓草原生活更加便捷。年底,云丹計劃出欄8頭牦牛,再加上夏天在納木錯景區開觀光車的收入和各項補貼,云丹一家年收入預計超過11萬元。
隨著近年來西藏農牧民安居工程的實施,類似云丹這樣的高原牧民也實現了安居樂業夢。原本寒冷的藏北冬天,對如今的云丹一家來說,也可以溫暖如春。
這是西藏當雄縣的一處牧場(11月11日攝,無人機照片)。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
這是西藏當雄縣的一處牧場(11月10日攝)。新華社發(丁增尼達 攝)
在西藏當雄縣納木湖鄉達布村的冬季放牧點,牧民在和藏獒玩耍(11月10日攝)。新華社發(丁增尼達 攝)
在西藏當雄縣納木湖鄉達布村的冬季放牧點,牧民在制作奶渣(11月10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
在西藏當雄縣納木湖鄉達布村的冬季放牧點,云丹的妻子同吉在擠牛奶(11月10日攝)。新華社發(丁增尼達 攝)
在西藏當雄縣納木湖鄉達布村的冬季放牧點,云丹的父親玉珠在清點羊群數量(11月10日攝)。新華社發(丁增尼達 攝)
這是生活在西藏當雄縣納木湖鄉達布村的牧民芝嘎措姆(11月10日攝)。新華社發(丁增尼達 攝)
在西藏當雄縣納木湖鄉達布村的冬季放牧點,云丹的妻子同吉(右)和朋友芝嘎措姆在燒水(11月10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
在西藏當雄縣納木湖鄉達布村的冬季放牧點,云丹在放牧(11月10日攝)。新華社發(丁增尼達 攝)
在當雄縣納木湖鄉達布村的冬季放牧點,云丹在擦拭太陽能板(11月10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
西藏當雄縣納木湖鄉達布村的冬季放牧點上,牧民芝嘎措姆在給兒子多吉扎西切牛肉(11月10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
在西藏當雄縣納木湖鄉達布村的冬季放牧點,多吉扎西(右)在幫助媽媽芝嘎措姆制作取暖用的牛糞餅(11月10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
這是西藏當雄縣納木湖鄉達布村冬季放牧點的夜晚(11月10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